长沙中心原生家庭究竟对语言障碍儿童的影响

最近几年,各种电视剧还有育儿专家都在频繁重复一个词: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原本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儿女还未成婚,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但现在更多指未成年儿童生长、受教育的家庭。

有学者将原生家庭划分为了5种,分别为:

1.家庭内外缺乏稳定的生长空间,情绪多体现为焦虑、忧伤和愤怒等;

2.家庭存在一定程度的稳定结构,但父母会在儿童成长中产生焦虑情绪,比如鸡娃型父母;

3.家庭结构趋于稳定,父母不仅不会提供焦虑,反而会开解孩子的情绪;

4.父母懂得如何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知道如何引导孩子成长;

5.这个层级的父母在容纳孩子负面情绪之余还会为孩子提供成长的驱动力,比如最近频繁登上热搜的谷爱凌。

大家不妨停下滑动屏幕的手,思考一下自己从小经历的家庭属于这5个层级的哪一个,再想想我们现在创造的家庭属于其中的哪一种。

美国语言病理学家康纳尔博士指出:每一个语言障碍儿童的出现与消失,总是与他的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来自父母的举动,往往会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产生行为和语言上的变化。

的确,原生家庭的好与坏对语言障碍儿童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积极正面的家庭更容易参与进语言障碍儿童的恢复和干预中,他们会及时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帮助孩子进行语言训练,同时还会从正面鼓励孩子。

但是,消极负面的家庭却始终无法重视孩子的语言问题,这些家庭往往会用各式各样的理由让孩子“逃避”语言矫正。在这些家庭看来,语言矫正毫无意义,语言障碍儿童只会是“失败者”。

但,没有孩子天生就是“失败者”,他们的命运其实也可以被改变。

下面,我们就通过两个家庭的例子,看看原生家庭对语言障碍儿童的影响,看看父母的行为究竟会让孩子产生哪些变化。

积极正面的原生家庭:参与、协助和重视

“宝贝,快跟老师说再见。”电梯口,张女士拉着小凌的手,让孩子跟语言矫正师告别。

小凌咧着嘴笑着,然后大声地说了句“再见”,然后才在妈妈和老师的笑声中走进了电梯。

这是小凌倒数第五节课,还有四节课,他就要结课了。

小凌的家庭状况其实并不算好,爸爸是货车司机,妈妈原来在商场当导购员。但一年前他被确诊为语言发育迟缓后,夫妻俩决定轮流照顾孩子。

一方面他们在成都当地寻找合适的语言机构,另一方面自己也在学习专业的知识,方便在家里辅导小凌练习语言能力。

最开始的那段时间,夫妻俩辞去了工作,专心在家陪着孩子,有时孩子睡下了他们也不休息,而是抓住一切时间询问专业人士,或者自行查询专业书籍。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将近一年。

平时夫妻俩除了辅助孩子练习发音、锻炼语言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语言作业外,还会在天气好的时候带孩子出门走走,比如带孩子去海洋馆、动物园,或者去公园散散步等等,让孩子自己去见识新的世界和新的事物。

小凌的爸爸原先脾气并不好,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这个西北汉子几乎没有发过脾气,有时实在忍不住了,也只是自己去房间默默发泄,从来不会对孩子撒气。

就这样,一年左右的时间,小凌缺失的语言能力和认知都被迅速补了回来,现在这小家伙不仅在语言机构是开心果,就是在幼儿园也是大家眼中的“好孩子”。

消极负面的原生家庭:漠视、疏离和打骂

另一个例子也发生在成都,只是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小花就没有小凌那么幸运了。

小花的爸爸在菜市场工作,平时说话就粗声粗气的,回到家更是要彰显“一家之主”的地位。所以,父亲在小花眼中的形象从来都不是威严,而是“恐怖”。她在路上听见类似于爸爸的声音都会吓得一哆嗦。

小花4岁那年被确诊为功能性构音障碍,这还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医院检查后的结果。老两口本以为孩子被确诊为语言障碍后儿子会改改脾气,带着小孙女去语言机构。

但没想到的是,小花的爸爸非但没有重视语言障碍,反而对孩子动辄打骂,有时喝了点酒什么难听的话都能骂出来。

就这样,小花的问题一直耽误到了现在仍未解决,而她在班级里像是一个“透明人”,没有朋友,学习也差,整天低着头两点一线的在学校和家往返。

更让爷爷奶奶担心的是,明年小花就该上初中了。

专家点评:两个原生家庭截然不同的选择,不仅透露出父母对子女的重视程度不一,更显示原生家庭对语言障碍儿童的影响。小花父亲的粗暴对待,只会让孩子愈加无法正常表达,甚至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导致其形成偏激的社会人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11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