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垃圾变废为宝,深圳湾创业广场举办海
废弃渔网、塑料瓶、垃圾袋……海洋里充斥着各种各样带着人类生活印记的海洋垃圾,就像是有人不小心把“家”丢进了海里。如果赋予这些海洋垃圾第二次生命,会是什么样子?为了倡导更多人一起“关心海洋,让生态可持续”,8月21日,由海洋垃圾化身艺术品、“变废为宝”搭建而来的“海洋屋共创展”,在深圳市软件产业基地创业广场大街上举办,将持续5天时间。“海洋屋共创展”外景。“海洋屋共创展”亮相深圳市软件产业基地创业广场大街。在这场展览中,腾讯SSV联合多家公益机构、十余位艺术家、名共创者,利用回收而来的海洋垃圾,共创了一系列艺术作品,将装置、视觉和行为等艺术元素相融合,通过艺术的手段搭建成“海洋屋”,重塑了那个被人们丢弃的“家”。腾讯SSV联合多家公益机构、十余位艺术家、名共创者,利用回收而来的海洋垃圾,共创了一系列艺术作品,将装置、视觉和行为等艺术元素相融合,通过艺术的手段搭建成“海洋屋”。用海洋垃圾重塑被丢弃的家8月21日,深圳市软件产业基地创业广场大街原本空旷的广场上,多了一座水滴形状的建筑物,远远便能看到“海洋屋”三个大字。“海洋屋”的外墙通透,远看仿佛一串串风铃,白色、浅蓝到深蓝的线条宛如海浪,微风拂过,好似海浪翻滚。“海洋屋”外围悬挂的吸管笔是用回收的塑料吸管装上笔芯,可持续利用,时刻提醒大家关心海洋中的塑料污染问题。知名设计师、SenseTeam感官体创始人兼创意总监黑一烊是此次“海洋屋共创展”的策展人。据他介绍,整个“海洋屋”的造型灵感来自海岸线和海波纹,以水滴的外形搭建出立体空间;“海洋屋”外围悬挂的是为这次展览特制的吸管笔,回收的塑料吸管装上笔芯,设计成了可持续利用的吸管笔,时刻提醒大家关心海洋中的塑料污染问题。海洋屋的一头,悬挂着一封巨大的、来自海洋的“家书”,以“妈妈”的口吻,呼唤孩子们关心海洋——大海孕育万物,是一切生命的起点与家园,但人类这个淘气又健忘的“孩子”,却在海里留下了很多带着生活印记的垃圾,就像是不小心把“家”丢进了海里。“这次,我邀请了多位艺术家和创作者,把‘海洋垃圾’重塑成艺术品,希望和你一起找回被丢弃的‘家’。”“海妈妈”家书的旁边,便是“海洋屋共创展”的入口。“在‘海洋屋共创展’中,观众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不同感观体验这些多元的艺术形式,感受一场独属于‘海洋屋’、艺术与自然共创的碰撞与交流。”黑一烊说,“这场展览不以某件艺术品或艺术家为核心,尊重每一个不同的表达,在有限的海洋屋空间里讲述一个无限‘可持续’的故事。”多位孩子为“海洋屋共创展”的重要参与者,为此次展览创作了几十件艺术作品,他们中最小的创作者只有3岁。所有艺术品源自社会共创“共创”是“海洋屋”的独特属性,围绕着“关心海洋、让生态可持续”的主题,“海洋屋”中的所有展出的艺术品,由腾讯SSV联合十余位艺术家、名共创者共同创作。其中,绝大部分艺术品是由回收的海洋垃圾“重塑”而来——将废弃的渔网变成客厅的装点,用打磨后的海玻璃送给自己当饰品,残缺木片摇身变成精致香台,填海路线图被搬上桌面、成为最美海岸线……每一件作品,或精巧或朴拙或艺术或生活,都藏着让人动容的一面。万云峰以渔网附身,模仿被渔网缠住的海洋生物。万云峰是参与此次艺术共创的国际环保艺术家之一,他的本职工作是造型师和化妆师,与很多艺人有合作,平常工作很忙,但还是抽出时间,用海洋垃圾为此次“海洋屋共创展”创作了多件艺术品。他用到的海洋垃圾,大部分是自己在海边捡的。通过行为艺术、装置、绘画、手工艺等各种天马行空的设计,万云峰把各种海洋垃圾再次利用、赋予新的生命,让大家看到垃圾还可以如此有价值的同时,呼吁更多人保护海洋、
上一篇文章: 占地686万规划居住64万人深圳 下一篇文章: 深圳湾海域现不明海洋生物专家称系球状棕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