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总动员世界观就是茫茫一片海
很久没有写东西了,但今天我非常想给你们推荐一个电影。周末就要到了,去电影院的话就看它吧:本来看它是念着小时候看过的第一部,听说评价一般也要看一看,最好是找个国配的看。可惜美嘉只有英语的,将就看了,周五下午厅里没几个人。
一开始就卖萌,后排的几个姑娘就被萌到了......我比较反感动画界几年来这种卖萌风气,然后一开头就有几小段内心戏,也是煽不到。但是,随着剧情发展,故事越来越精彩,脑洞够大,人物奇巧,渐渐地和后排几个姑娘笑得一样开心。最后剧情越来越飞,不断出乎意料。看完出来,心情愉快,阳光灿烂。
果断加入我心中皮克斯最好的作品序列。在我心中,皮克斯第一梯队的电影有:瓦力,飞屋,和玩具总动员3,就这三部。今天加一部:海底总动员2。我觉得这片故事精巧程度可以和玩具总动员3媲美,感人程度可以和瓦力媲美。
当然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是这两天听说豆瓣评分还真能影响票房,让我觉得不能埋没了这部好到过瘾的片。导演是安德鲁斯坦顿,不愧是皮克斯二号人物,瓦力的导演,玩具总动员3的编剧。当然了,13年前他导的《海底总动员》。
我不知道你们啊,但这是我看的第一部皮克斯动画。算一下那年我9岁,我爸买的DVD,国语配音,至今我都记得里面的很多词语,“小龟”“蛰无敌”等等,当然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个“短暂健忘症”~这片就是讲“短暂健忘症”多莉找爸妈的。说起来主线故事就是这么个事,但是为什么我这么喜欢呢?
这几年,迪斯尼和皮克斯的动画有一种卖世界观的倾向,大脑迷宫啊,动物乌托邦啊,牵扯各种成人话题。但是试问卖世界观你卖得过日本动漫吗?
一方面充满着现实隐喻,一方面解决方式和结论又总是童话式的。要展现真实的残酷一面但是为了让童话结局合理就不得不使现实幼稚,童话却总是加上童年阴影(比如狐狸尼克)这种黑暗话题而不够干净。两头不彻底。再加上总是一个sunnysunny的人物,但留给你最深的印象却是自暴自弃和颓废时候的,“我不行......”然后一个人牺牲或者同伴讲个故事马上就恢复了,实在喜欢不起来这种人物。
但这个片主题非常简单,就是回家,重逢,思念这些话题,其实没有什么说教意味,不怎么教你怎么面对挫折,也不怎么教你如何面对成长。世界观就是茫茫一片海,太直接的比喻,在悬崖面对茫茫一片,马上就知道这就是我们身处其间的那个大的不得了的生活。
这个舞台,太适合找人了,难怪皮克斯找完儿子,现在又找爸妈。主题和场景,完全一致。目标是回家,方法上则有另一个更显眼的主题:“justdoit”,说干就干。不做计划,不计后果,眼前是什么就做什么。说白了,跟着感觉走。
这种行事方法在现实中必然招致各种错误,也是多莉平时犯错的主要原因,但是在全片都作为主要思路宣扬。这片一直处于一种很嗨的节奏,你就想想,几条鱼的故事,一半的篇幅却发生在陆地上,虽说还是个海洋馆,但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感觉要发生阻碍的地方,要咯噔一下的地方,全部顺利通关,越往后面乱子越大,最后的解决方式我不剧透了,嗨到不行啊!一旦节奏正确,合理性问题就消失了。到最后情节每翻一层,我就心里“卧槽”一声。
再说说多莉这个人物,是个问题很多的人物,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短暂健忘症,什么也记不住。你说这么个人,生活难以自理,还怎么跨越大洋找爸妈?当然这是多莉必然的选择,只有三秒记忆的话,只能活在当下。
另一方面这里有主角光环(该想起来啥,毫不含糊),而且正合全片高歌猛进的节奏。所谓“destiny”,是片中很重要的意象。当剧情可以这样全凭运气,那无论什么都可以发生,用一句台词,就是“大海没有墙”。
我最喜欢这个人物的,就是她几乎没有自暴自弃过,当然她有过悲伤,有过自责,自我怀疑,但是连这些她也记不住。于是她只能不停地干干干,不停地跟着感觉走。如果记忆只有三秒,那就完完全全是“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啊!说起来简直是西西弗斯精神,简直是卓别林附体啊~~~
我一向觉得,动画片就需要这样的简单直接的、不磨叽不纠结的、具有喜剧精神的人物。最后,故事设计实在是精巧,这个我不能剧透。简单来说,就是每个次要角色都不是一次性的。并且在最后都汇合到一起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