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家访,发现孩子竟然喜爱这些,惊讶之余
昨天孩子的老师来家访,聊天之余,发现孩子有很多恐龙的玩具和书籍,很惊讶,“小女孩不是应该都是爱芭比艾莎这些公主的吗?”“是不是平时她跟男孩子玩得比较多,受影响才这样的?”,带着很多疑问,进行了一些探讨,不禁赞叹家长的做法。
这孩子从两岁左右开始,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机缘,突然就表现出对车(汽车,消防车,各种工程车)和恐龙的兴趣。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符合女孩子的性别角色的。可她依然受到了父母的尊重和支持,开心地玩着探究着。
有一个实验,当孩子被打扮成女孩子形象,让不知情者来照顾时,他们会选择公仔娃娃等玩具给孩子,当孩子被打扮成男孩子形象时,被提供的就是机器人车和恐龙等。在成人的固有印象中,女孩子就应该喜爱娃娃公主,男孩子就应该喜爱车和恐龙这些。
所以当孩子表现出的喜好,跟大人所认为的,大相径庭时,家长都会很困惑。
有些家长属于控制型,坚守自己的观念,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横加干涉,孩子困惑不已,他探索世界的愿望受到限制,很容易反抗,或者妥协。把孩子的发展的广度受限于性别角色里,是非常错误的,会让孩子错过很多东西。
有些家长,虽然困惑,但依然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其实,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恐龙小迷妹。
恐龙,凭借又凶又丑的形象,为什么会受到众多孩子的喜欢?
一篇文章里,曾剖析过这个现象。正是恐龙这种凶和丑的形象,满足了孩子的想象,能帮助他把自身在探索世界时所感受到的恐惧、害怕、挫败等消极情绪投射到恐龙身上,这是孩子处理内在情绪的一个出口。
男孩子会偏向于跟恐龙对抗打败它的方式,女孩子会偏向于命令和安排恐龙做各种事情的方式,来重新获得把控感和力量感,这是一个孩子自己寻求疗愈的很好的办法。
看完,有没一种幸好没阻止她爱恐龙的感叹?
当你捕捉到自家孩子的兴趣苗头时,尊重之余,可以从旁协助其往深度探究和发展。家长可以提供相关的书籍、玩具、动画片、纪录片等,创造机会带孩子去海洋馆、博物馆、恐龙展等等。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孩子在做他喜爱的事情时,能真正发现和感受其中的乐趣,这种学习之乐才能形成孩子的内驱力。孩子不是不爱学习,很多时候是他从未体验过学习的乐趣,他不知为何而学。
有个小女孩,突然因为一条小丑鱼,开启了一场探索海洋生物之旅。她的爸爸,全力支持她的这个热爱。不仅去海洋馆近距离观看那些生物,还找了各种海洋的纪录片,陪同孩子观看,为了减少眼睛的伤害,还专门买了台投影仪。
孩子在家长的举动中,感受到的是无条件的接纳和支持,大快朵颐般,享受着一切带来的美好,无形中也习得了很多科学知识。
其实,家长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自己也无形中跟着孩子学习和成长。当你支持和陪伴孩子尽情探索恐龙世界时,突然发现,自己也认识了各种恐龙,懂得了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等时代划分,甚至连那些很长很拗口的英文名称都能脱口而出时,是否会更加坚定地去跟随孩子的脚步前进呢?
孩子是一种无限可能的存在,如果用大人的有限的眼光和经验去评判他们,做一些看似“为他们好”的举措,让孩子的发展,越来越拘禁于大人的有限性,又如何指望去培养出比你优秀的孩子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