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首个寒假孩子们玩得好不好
寒假即将结束,这是“双减”政策全面落地后的首个寒假。
记者调查发现,假期中,我市大多数中小学生没有了“马不停蹄地赶培训班”,少了“写写写”的书面作业,取而代之的是自由阅读、体味劳动乐趣、在运动场锻炼……他们的寒假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
孩子们的假期
更轻松快乐了
今年10岁的嘉嘉是市区迎宾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寒假第一天,他根据自己的喜好,结合老师的建议,制定了一份假期计划。为了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嘉嘉还请爸爸妈妈做他的监督员。
这个寒假,嘉嘉少了很多“写写写”的书面作业,更多的是实践类的作业,比如写春联、办春节习俗手抄报、画一幅与冬奥会有关的作品、把全家过春节的情景记录下来……
作业减少了,嘉嘉安排了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完成老师留的作业之外,嘉嘉将运动、看书、画画等都列入了寒假计划:每天运动两个小时,上午游泳一小时、跳绳个,下午打羽毛球或篮球;每周去图书馆借6本课外书看;每天抽出一小时画画……
这个假期,嘉嘉还去过海洋馆、看过电影、学过滑冰;他还学会了做饭,炒菜、煮饭、煎鸡蛋等都能独立完成。
按照计划,在假期有条不紊地学习和生活,他觉得非常充实,非常快乐。
“以前要参加好几个补习班,还得写很多作业。现在,补习班没有了,作业也少了,自由支配时间多了,就感觉轻松多了。”谈及寒假生活,嘉嘉满是兴奋。
记者近日了解到,“双减”政策出台后,这个寒假里,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安排培训,校内书面作业也少了,大多数孩子实现了“减负”。在家自主学习、坚持体育锻炼、帮忙做家务已成为中小学生假期生活中的主要内容。
书面作业少了
运动场上人多了
记者采访市区多所中小学发现,各学校对“双减”政策都落实得比较到位。与以往相比,今年寒假,孩子们的书面作业减少了,作业变得更加多元化。各学校打破学科界限,将体味民俗、家务劳动、体育运动、亲子活动等列入作业单中。
水月寺小学给孩子留的作业涵盖语文、数学、英语、劳动等学科,例如:收集过年的风俗习惯、帮父母做家务、计算家庭开支等。
迎宾路第二小学给学生们留了丰富多彩的实践作业,例如:用废旧物品制作花灯、和家人一起做元宵、看爱国题材的电影等。
市九中学生的作业也很新颖:积极参加冰雪运动;读名著、做花灯,利用文字、绘画、剪纸等方式,将名著中的故事情节或经典人物展现在花灯上;贴春联、写福字、包饺子等。
以前,寒暑假历来是学科类培训的“黄金期”。这次寒假前,教育部下发通知,严防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违规开班。
记者近日走访了市区部分学科类培训机构,发现这些机构都是大门紧闭。
在市区的图书馆、博物馆、规划馆等场所,记者走访发现,中小学生的身影不在少数。在市区的公园、体育场、乒乓球馆、游泳馆等运动休闲场地里,也经常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在市区一家乒乓球馆,带孩子来打球的家长李女士说:“在这里打乒乓球,他既能锻炼身体,还能交到很多朋友。”
此外,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举行,滑雪场、滑冰场里的中小学生也较以前明显增加。“不少家长趁着寒假带孩子来体验滑冰的乐趣,我们场馆的门口经常排长队。”沧州气膜滑冰馆负责人裴彦辉说。
越来越多家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