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可燃冰试采东风,推动深圳海洋深水技术装
文/安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一、可燃冰发展的国际情况可燃冰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全球约有27%的陆地和90%的海域是可燃冰存在的潜在地区,有利于形成可燃冰的海区面积更是高达18.9亿平方千米。目前,全球天然气水合物分布明显呈现受地理格局控制的特点,主要存在于世界范围内的沟盆体系、陆坡体系、边缘海盆陆缘,尤其是与泥火山、热水活动及大型断裂构造有关的深海盆地中;另外还包括扩张盆地和北极地区的永久冻土区,大西洋的85%太平洋的95%和印度洋的96%的地区中也含有天然气水合物,并且主要分布于海平面下-米的深度内。图1全球可燃冰分布示意图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EIA)。迄今,世界上至少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进行可燃冰的研究与调查勘探。近年来,可燃冰的勘探开发活动日益增多,一些国家甚至将其提高到能源安全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据统计,全球现已累计发现超过个可燃冰矿区。其中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研究较为积极,其中又当数美国、日本两国的技术水平较为成熟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二、我国可燃冰开发历程(一)早期初创阶段(-年)年开始,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单位开始收集和追踪可燃冰的信息和资料,并培养相关人才到国外进行技术考察。从年起,地科院牵头先后与多家研究院所协作,承担了西太平洋和中国近海天然气水合物找矿远景、探查关键技术等课专题的研究。(二)中期勘探评价(-年)年起,中国地质调查局先后在西沙海槽盆地组织了试验性的调查和初步评价。4年起,我国对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进行了攻关,成功研发了国内外首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然气水合物“冷钻热采”的关键技术,终于在7年和8年分别在南海北部和青藏高原钻取到海洋型和冻土带的天然气水合物。(三)后期创新开发(-年)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珠江口、青藏高原冻土带等地的“可燃冰”调查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年起,我国实现了“可燃冰”全流程试采技术的重要突破,中国可燃冰开采迈入世界前列。(四)南海可燃冰试采成功(年5月10日-7月9日)年5月,中国在南海“神狐”海域进行天然气水合物成功试开采,连续一周以上日产气(甲烷含量99.5%)超过1万立方米,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图2我国可燃冰开发历程图资料来源:课题组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三、深圳市可燃冰相关产业基础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深圳依托中集集团、招商重工、友联船厂、中建钢构等海洋高端装备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规模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在海洋电子信息业,年,全市海洋技术服务业和海洋信息服务业分别实现增加值83.3亿元和.1亿元,规模庞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和全国领先的龙头企业集群优势,使深圳具备海洋电子信息产业突破发展的最优条件。在海洋油气业,深圳已经形成了以中海油为核心的“1+N”的发展格局。总体来讲,深圳在发展可燃冰勘探、开发的高端海工装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四、深圳市发展可燃冰相关产业的对策建议(一)开展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集中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提供资金、人才政策、基础设施和配套条件等方面的支持,吸引可燃冰相关领域的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团队技术人才和资源向深圳聚集。(二)推动海工装备的国产化促进海工装备企业集聚发展,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平台,突破深水开发装备关键技术,支持深海资源开发装备研发。引进一批高附价值核心配套设备企业聚集,鼓励装备总装建造企业发展。建立海洋装备高端产业园,吸引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区域总部或研发总部落户深圳,促进海工装备产业链上下游生态的形成。(三)大力发展能源金融设立天然气水合物发展基金、天然气水合物科研专项资金,创新拓展融资渠道,全力推进融资租赁业发展。引导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基金共同参与的模式进行天然气水合物综合开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产、学、研、用优质资源高效集成。支持天然气水合物产业企业开展海外并购等国际业务,大力集聚融资租赁市场要素。
上一篇文章: 985大学动真格的了多所高校宣布,将推进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