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了好成绩,该用金钱来奖励吗专家说需
导读:
我们经常在一些海洋馆、动物园,看到那些驯兽师们训练动物时,最经常使用的方法,就是用食物去奖励那些受驯的小动物们,以此让小动物们做出驯兽师们所期待的动作。这种行为其实属于心理学上的“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这是由心理学家斯金钠,通过不断地做过关于“奖励”的实验,而得出结果,也就是说“奖励“在人类和动物身上,都是获得期望行为的最佳的手段,
奖励就作为一种激励的手段,鼓舞着人心,也是增进人们荣誉感最常见的措施,奖励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最大的潜力。对于孩子来说,适当的奖励,也是教导孩子的最好策略。
奖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金钱奖励也是大家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前不久,一位同事在群里发来消息跟大家炫耀,儿子期中考试得了全班第一,孩子爸爸一高兴立即奖了孩子元现金,孩子高兴了好几天,甚至还写了一篇作文叫《努力是有很用的》。马上就有另外一些同学开始反驳了,认为对孩子进行金钱奖励是不可取的,容易使孩子变得功利,“财迷心窍”,也有同事认为,孩子有了金钱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物品,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适当的金钱奖励,可以增强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金钱奖励法”,对孩子来说真的可取吗?教育专家:谨防弊大于利!
我们都知道,金钱作为现代社会的交互工具,也是我们在这个经济社会必备的媒介,金钱可以换取物质,孩子也是迟早要踏入社会接触金钱的,早一点培养孩子的金钱意识,可以帮助家长避免孩子乱花钱或者太贪钱,家长也有义务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适当地使用“金钱奖金法“,确实也能帮助孩子增强劳动的积极性,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从而体会赚钱的不容易,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单纯的金钱奖励,在短期内可能会起到效应,如果只是单纯地用金钱来满足和激励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长期来看是不可取的。
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说:“在学习上,用金钱奖励,这种导向也会扭曲孩子的学习动机,而孩子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因为自己的认知需求,个人的发展需要,能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这地,也为报答父母而学习。”
之前看了一本书,书中记载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实验,我们称它为“德西”效应。在这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大批学生各分成2组,A组跟B组,在实验的第一个阶段,大家都是统一的没有报酬的解答问题,而在第二阶段中,A组的同学被研究人员告知,每解答一道题就可以得到一美元的奖励,B组无奖励解答;第三阶段,所有的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是休息还是答题,但是A组取消原来的奖励,不会得到报酬;
实验结果发现,在第二个阶段的时候,A组被奖励的学生,在答题上表现得非常积极,但是到了第三阶段,A组则几乎没有一个人继续答题,反而B组的同学在有很多对答题感兴趣。
此实验可见,物质、金钱上的奖励并不是完全起效,反而还有一定副作用,把孩子的学习跟金钱挂钩,本该完成的任务,就变成了需要付报酬才能去实施行的工作,使孩子过于物质化,失去积极主动的热情,阻碍了孩子内心学习的欲望,限制了孩子内在的驱动力、创造力以及想象力。
“金钱奖励”的出发点是好的,也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育的手段,要用得适当、合理,不能给予奖励太多,如果从学到到生活,不停地用“金钱奖励”,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努力的“唯一”结果就是为了得到金钱奖励,若有一天,这金钱奖励没有,那么孩子努力也就没有奔头了,满足孩子被大人肯、欣赏、表扬的心理需求,除了金钱奖励,也可以是一个大大的拥抱,一句真心的赞扬,一件小小的礼物,一次全家的旅行等等,这些行为同样也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物质上的奖励应当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如何进行精神奖励呢?
口头上的表扬
父母在言语上对孩子进行口头上的表扬,不仅可以给予孩子一定鼓励,而且还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尤其是孩子在改进自己的弱点时,一定不要吝啬口头上的表扬。
心理上的奖励
孩子也有“攀比”心理,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有进步,家长可以抓住孩子“好胜心强的”心理特征,通过将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的表现进行对比式表扬,让孩子的心理产生优胜感。以此达到激励孩子的目的。
行为奖励
当孩子表现好时,家长不妨对孩子多进行手势鼓励,比如对孩子竖大拇指、鼓掌或者属于你们之间的小动作。
你平时都是如何奖励孩子的呢?不妨积极发言,一起交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