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海洋与鲸豚友好相处深圳大鹏这群
“小布”吃什么?它是怎么呼吸的?它睡觉吗?大鹏湾最吸引它的是什么?我们能为保护它做什么?……连日来在大鹏湾现身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布氏鲸(昵称“小布”),在7月9日深圳市大鹏新区“鲸豚保护爱海童行”儿童议事会上引起热议。来自人大附中深圳学校、葵涌第二小学、大鹏中心小学的15名儿童小代表,就“如何保护鲸豚和保护海洋环境”等话题展开了分组讨论,并结合图画、文字形式,从儿童的视角提出了各自的行动方案,同时向全社会发出“童声”倡议。
▲分享观点
本次儿童议事会由新区群团工作部、新区妇儿工委主办,同时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共同开展。活动通过公益科普、鲸豚保护工作介绍、儿童议事、共同倡议等环节,进一步引导儿童认识海洋、保护海洋,探索建立儿童参与海洋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的“大鹏模式”,助力“海洋+”儿童友好型城区建设。
保护鲸豚,我们要做什么?
“今天是‘小布’来大鹏湾的第10天,早上,科研人员观测到它一直张大嘴巴在干饭,目前看来它在这里过得挺开心的……”一直守在护鲸现场的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执行秘书长马海鹏给大家带来了鲸鱼“小布”的最新消息,并分享了“小布”的日常生活习性:小布的大嘴巴像个大碗,它是须鲸类,所以没有牙齿,每33秒就要呼吸一次,如果它被惊吓之后不敢露出海面,就可能会在水下被“憋”死……
马海鹏说,“作为大鹏人,能在近岸看到活体鲸鱼,这是件很幸福的事,因此,保护鲸豚和保护海洋环境更是大家的责任,小朋友也要行动起来。”
▲公益科普
“小布”为何选择来大鹏湾?科研人员认为,因为这里有它喜欢吃的鱼类,以及适合它的海水环境。据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的张原博士介绍,大鹏新区成立十年来,通过关掉印染厂、建设污水管网、投入海底人工鱼礁、保护珊瑚等海洋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举措,让大鹏湾成为中国三大“美丽海湾”之一。“鱼类多了,海洋生态环境好了,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鲸豚类来大鹏安居,但如何迎接这些可爱的海洋生物?我们要做什么?”
童声倡议:共同守护蓝色家园
在马海鹏和张原的引导下,小代表们加深了对海洋环境和鲸豚保护的认识,并在分组讨论中,提出各自的观点和答案。
“保护鲸豚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新区儿童小代表,我们鲸豚保护小队提出倡议。”葵涌第二小学的小代表们认为,人类要从四个方面保护鲸鱼:一是不捕捞鲸豚;二是保护海洋,不乱扔垃圾;三是拒绝观看鲸豚表演;四是不圈养鲸豚。
▲分组讨论
“只有继续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小布才能快乐干饭!”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小代表们提出了“从仁人到人人”的保护理念,“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要从自己做起,学校组织,带动家庭,并走进社区。”
怎样保护好生态环境?大鹏中心小学的小代表分享了他们的答案:我们提出要从七个方面行动起来,节省用水用电,保护野生动物,特别是通过学习垃圾分类,减少海洋污染……
▲共同倡议
“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守护我们蓝色家园。”活动最后,现场所有参与活动的人员齐声发出倡议,共同为保护鲸豚、保护海洋发声:青山绿水、碧海蓝天、鸥飞鲸跃,拥有这样美丽的家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与所有动物和谐相处,是我们最美好的愿景。在此,我们倡议,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加快推进“海洋+”儿童友好型城区建设
“很佩服孩子们,他们不仅图文并茂地回答了各自议题的答案,还上升到理念的层面,比如成立了鲸豚保护小队,从行动上给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案!”作为小组讨论的成员之一、新区群团工作部部长陆飒在点评时表示。张原博士也为小代表们的“深刻思考”点赞:“他们重视和强调保护的主体是谁,提出从个人做起,通过社区影响整个社会,提出有重点、有举措的全面解决方法,太难得了。”
▲活动合影
据介绍,下一步,大鹏新区群团工作部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海洋+”儿童友好型城区建设工作,通过组建专家智库、规建主体库、社会参与生态圈建立“海洋+”儿童友好联盟,为儿童公共政策研究、儿童友好参与、儿童友好空间拓展、儿童社会保障提升等提供支撑;在新区-办事处-社区三级以及教育领域搭建儿童议事会体系,完善儿童议事规范,提升儿童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组织开展一系列“海洋+”儿童友好参与活动,让儿童亲近海洋、认识海洋,培养儿童作为城市小主人的责任感;持续挖掘培育儿童友好基地,进一步拓宽新区儿童开展社会实践、体验生态文明的平台,以“海洋+”儿童友好助力新区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
来源
晶报APP
记者:陈碧霞
通讯员:黄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