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叫厚福,是一尾中华鲟用40年的经
大家都知道,中华鲟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它之所以能成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主要原因是现在的野生种群越来越稀少。
然而,曾经的中华鲟并不稀少,并且还有着很大的种群。既然如此,为何现在的中华鲟越来越稀少了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就从一尾叫“厚福”的中华鲟开始。看完“厚福”近40年的故事,也许我们就找到了答案!
孤独的“厚福”:唯一饲养的野生中华鲟有专门的饲养团队,吃着精调的“美食”,专家团队定期体检,稍有不适便会组织会诊,这便是“厚福”的待遇!
“厚福”体长.5米,体重千克,是北京海洋馆里饲养的一尾中华鲟,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尾在人工环境下,生存下来的野生中华鲟。
因为“厚福”太珍贵,为了能让它好好活下去,也就没有在它身上做具体的年龄鉴定,不过目前它也快40岁了,这也快到了中华鲟生命的极限!
快40岁的“厚福”,可以说是大部分中华鲟的“前辈”!比起其它人工繁殖、饲养的中华鲟,“厚福”是从野生到饲养的,是真正见过长江、大海的。
而它在长江、大海、海洋馆中度过的近40年,也是野生中华鲟种群兴衰的40年,可以说“厚福”见证了野生中华鲟的兴衰史!
“厚福”原来并不叫“厚福”,以前它叫“后福”,至于为什么现在叫“厚福”,那还得从上世纪70年代说起。
历尽艰辛:小“厚福”从出生地到达海洋年,我国著名鱼类专家伍献文,正式把有10块背骨板的鲟鱼冠名为“中华鲟”,从此便开启了中华鲟的研究、保护之路。
上世纪70年代,中华鲟已经成了我国鲟鱼的代表,并且早已名声在外!
就在这种环境下,“厚福”的妈妈在产卵期来临前,从海洋出发,沿着长江逆江而上,在奔波多里路后,在她的“家乡”金沙江宜宾段产下了80多万枚鱼卵。
而“厚福”妈妈产下的这80多万枚鱼卵中,便有一尾是小小的“厚福”!
刚刚产下的中华鲟鱼卵,90%以上的成了其它鱼类或天敌的食物,只有不到一成的鱼卵侥幸落在了石缝中,躲过了被掠食的劫数。
落在石缝中的鱼卵,经过一周左右的孵化,变成了小小的中华鲟鱼苗,在这些鱼苗中,有一尾便是后来的“厚福”。
这些鱼苗在基因的引导下,开始顺江而下。等到达长江石首江段时,它们会稍作休养,等长到巴掌大小时,便会以每天6到8千米的速度向海洋中游去。
直到第二年的6月份,“厚福”和它的小伙伴们,才到达上海市的崇明岛附近。这时,在经历过几千里路的奔波后,它们在天敌和人类的捕杀下,已经所剩无几!
在咸淡水交界处经过2个多月的适应后,“厚福”和它的小伙伴们游进了大海,最终在舟山海域,成长到多斤。
为了使命:勇敢的“厚福”多次逆江而上时光飞逝,等“厚福”长到15岁左右时,它也已经是成熟了,这时基因的记忆,让它开始找寻长江的入海口——“厚福”也想当妈妈了!
它也要和它的妈妈一样,从大海中出发,逆长江而上,奔波多里到金沙江,去完成一个中华鲟母亲的使命。
虽然在这条路上,它需要不吃不喝,并且困难重重、危险不断,但是“厚福”还是和她的伙伴们出发了……
然而,让“厚福”想不到的是,基因虽告诉了她做母亲的使命和回出生地的路,却没告诉她15年里,长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葛洲坝已经横拦长江。
拦坝截流前,长江原有中华鲟产卵地16处,截流后原有的产卵地也被阻断,直到年,才在坝下发现两个新产卵地,而新产卵地的面积,仅仅只有原来的1%!
面对着这样的产卵条件,“厚福”和它的伙伴们能完成产卵使命,能重返大海吗?
由于产卵的道路被阻拦,中华鲟们找不到去金沙江的路,很多中华鲟撞死在葛洲坝上,撞死在了去金沙江产卵的路上!而这一次“厚福”活了下来,带着不甘重新返回了海洋。
以后,每到产卵的季节,“厚福”便会重返长江,逆几千里而上。而这,只为完成一个中华鲟母亲,繁衍后代的使命!
“高龄产妇”:0岁“厚福”不幸遇险年,“厚福”已经长到米多,但是它也已经0多龄了,属于“高龄产妇”了!
又到了要产卵的季节,为完成一个中华鲟母亲的使命,为了野生中华鲟种群的繁衍、壮大,“厚福”又一次踏上逆江而上的产卵征程。
不过!这一次,陪在它身边的伙伴更少了,少到已经不足百尾!而在年左右,中华鲟的产卵种群还在尾左右,就是“厚福”第一次产卵的80年代,产卵种群也还在尾左右。以后从90年代的尾左右,降到0年后得不到尾。
看到身边去产卵的伙伴越来越少,0多岁的“厚福”也不知道怎么了?它只知道伙伴越少,越要去完成一个中华鲟母亲的使命!
然而这一次,“厚福”这尾勇敢的中华鲟母亲,却遇到了决定生死的危险!
由于产卵季节的水温上升,无法达到中华鲟的产卵条件,“厚福”无法顺利产卵。
正当它在大坝附近游动,为产卵而焦急的时候,一张带滚钩大网紧紧的包住了它,并且越包越紧!慢慢的,“厚福”感觉到生命在消失……
紧急抢救:“厚福”却失去了活下去的心情4年11月15日,早上9点左右,武汉渔政得知有渔民在长江阳逻双柳街江段,误捕一尾约斤重的中华鲟。
得到消息后,工作人员马上赶到现场!从现场看,这尾近20年来发现的最大中华鲟,已经奄奄一息,身上更是伤痕累累,新伤旧伤遍布全身!
有着多年救助经验的长江所,经过专车6个多小时的急救运输,这尾多斤的中华鲟,于当天22点被送到荆州太湖中华鲟保育基地。
在基地专家危起伟等工作人员的彻夜救治后,这尾中华鲟终于脱离危险!同时给它起名为“后福”,意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之意。一个多月后,“后福”慢慢恢复了健康。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后福”虽恢复了健康,它的性腺却退化了,鱼卵也在恢复身体时,逐渐转化成体能被吸收。这时的“后福”一直处于绝食状态,活在水池中的它,好像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
无奈之下,只能把“后福”送往北京海洋馆。毕竟让野生中华鲟在人工饲养下主动觅食,只有北京海洋馆成功过。
转移住处:悉心照料下“厚福”又“活”了5年11月14日,“后福”从荆州踏上了去北京的路,并于当月16日到达,北京海洋馆成了它的新家。
到达北京海洋馆的“后福”,依旧处于绝食状态。无奈之下,工作人员只能采用灌食方法,给它补给必须的能量。
同时,除了给它安排了人工繁殖的同类陪伴外,工作人员也是经常在水中安抚、陪伴它。
6年2月,经过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后福”终于开始主动进食,也有了重新生存的渴望。
7年,重燃生命之火的“后福”,迎来了性腺的再次发育。
8年,“后福”的体重从瘦下来的斤,猛增到斤。
在北京海洋馆生活了6年,而今“后福”已经改名“厚福”,人们希望这尾近40岁的中华鲟母亲,能够健康快乐地活着,能够福泽深厚!
勇敢的中华鲟“厚福”的故事,到这儿已经讲完了。
从“厚福”近40年的故事中,您找到中华鲟野生种群衰败的原因了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