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y要在中国建什么样的
Discovery想依靠自身特有的纪实性内容,描绘出另一种绚烂的梦,有星空,有海洋,还有风。
作者
张嘉亮江婧怡
纪实性内容塑造成实景娱乐项目的主题会呈现什么样子?面对中国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拥有丰富内容的Discovery想将科普与娱乐相结合,为中国家庭勾勒出不同于现有主题乐园形态的互动式体验。
去年10月,Discovery在中国成立了负责文旅板块的探索发现(上海)文化旅游公司,和合作伙伴更快地推进在中国的项目。目前,Discovery在全国有三个正在商谈的大型项目,分别位于上海宝山、海南三亚和广东。疫情暂时延缓了项目的开展,也阻碍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但在采访中,Discovery大中华区及韩国总经理邱煌对未来表达了非常乐观的预期,“等到这个疫情过去之后,我们觉得文旅市场会有一个大的反弹。”
目前,随着国内疫情情况的好转,线下娱乐活动正在恢复过程中,可供人们选择的去处逐渐增多了起来。在五一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上海迪士尼宣布将于5月11日起重新对公众开放,采取限流以及预约入园等运营举措。
根据艾媒咨询在年发布的报告,中国主题公园的直接效益预计在年将保持15.4%的增长速度,达到.4亿元的规模。由于市场前景以及转型需要,近年来地产商纷纷入局主题公园领域。依靠主题公园对当地经济的显著拉动效果,这些地产商往往通过“旅游+地产”的模式,低价获取土地,再利用在周边开发住宅的方式弥补运营主题公园的成本,例如华侨城、长隆集团和海昌集团等。
为持续对消费者产生吸引力,国内主题公园的头部运营商逐渐摒弃同质化的游乐设施,转而采取IP运营、搭配特定主题或演艺活动等方式,形成自己的特色。但和迪士尼、环球影城等国外主题公园相比,国内主题公园的收入还是以门票为主,衍生品收入仅仅占很小一部分。
在竞争已经颇为激烈的市场环境中,Discovery希望借助自己强大的内容IP,给项目或者景区带来附加的特色,起到品牌增值的效果。
同时,邱煌也坦承,从时间的维度上来看,和迪士尼、环球影城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相比,Discovery确实没有充足的优势。但差异化的内容和体验将成为Discovery实景娱乐项目中最重要的标签。
迪士尼围绕着人物型IP重现片中场景,利用一个个“童话”主题吹出超脱于现实之外的梦幻气泡。而Discovery则是计划凭借以往纪实性内容的积累,提供具有教育性、参与性和娱乐性的体验,并通过内容的定期更迭,打造高复购率的场景。
“寓教于乐”,这是邱煌在采访中反复提及的,也将是Discovery实景娱乐项目的核心吸引点。
前述的旗舰类实景娱乐项目仅是Discovery在中国文旅行业立体式布局的第一层。第二层是在二三线城市建立海洋馆和科学中心等体验馆,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围绕旅游资源打造特色体验项目探索营,拉近与自然的距离。
第三层则是更为轻盈的STEM数字化教育产品,Discovery在去年11月发布了STEM教育娱乐品牌“好奇DD龙”,提供“线上+线下”、“虚拟+实物”产品和服务。这个产品的使用场景更多地集中在家里,和前两层有一个显著的场景区分。
邱煌认为,当产品形态只有一种的时候,触及消费者的面是较为狭窄的,而丰富且多层次的产品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有兴趣去体验。
以下是《三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005.html